優酷有機玻璃制品:騰訊移動互聯網規劃
優酷有機玻璃制品:騰訊移動互聯網規劃
一、移動互聯網趨勢
1、從智能手機的在線時長與使用空間兩個角度,都能看出已經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根據諾基亞的研究數據,每天看手機150次,每6分鐘看一次。
2、商業模式有四種:游戲(line),廣告(facebook),電商(買賣,最基礎的商業模式amazon),O2O(如攜程,本身并沒有飛機或旅店)。
二、產品對產品,行業對行業的顛覆
從網絡、硬件、軟件、應用四個層面的三波顛覆。
1、移動網絡的3個沖擊波:
(1)固定電話普及率;
(2)移動電話普率率;
(3)以及現在4G,下行速率以百M計。按鄔院士的說法,2020年的5G,下行速率將千M。
2、硬件的3個沖擊波:
(1)智能手機取代傳統手機(喬布斯的偉大,用觸摸屏,改變了社會);
(2)PAD取代PC;
(3)可穿戴傳感器,把身體的數據與手機做了直聯。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相連,身體的所有數據,被聯接到全世界。
3、軟件的3個沖擊波:
(1)在操作系統上,智能OS取代塞班,國家隊也在爭取;
(2)移動OS取代windows;
(3)APPs取代PC應用。輕應用:微信、百度、UC。
4、應用的3個沖擊波:
(1)通訊移動化;
(2)媒體/社交移動化:自上而下的模式被改變,去中心化,扁平化。微博微信朋友圈,改變了信息傳遞方式。
(3)社會的移動:世界是平的,加速各產業互聯網化的步伐。
醫療(活得長、有質量、有尊嚴);
教育(第一消失可能是英語,打開手機,就能和世界一對一對話);
餐飲(虛擬和現實隨時切換足不出戶,把點餐送到門戶,如大眾點評)。
傳統產業中更懂的互聯網的人,會是主體。
三、社會的移動化帶來的機會
1、企業互聯大網的幾大特征
(1)打破信息不對稱;
(2)精準訂制個性化(私人定制不是個娛樂片;一生只送一次玫瑰花;東方人,每個人的身體是不一樣的,依人而異,因地置);
(3)公開透明;
(4)開放創新;
(5)成本低。
這個說法很有趣,人性的定義:誘惑和滿足;商業的定義,成本和利潤。
2、企業互聯網化的全過程
(1)創業(云平臺、開放平臺)
(2)融資(互聯網金融)
(3)分發與變現渠道(電子商務、開放平臺、支付平臺)
(4)推廣營銷(網絡廣告、微信公共帳戶、移動社交)
(5)客戶管理與服務(服務在PC端與移動端的延伸)
(6)用戶及市場分析(大數據、云計算)
要注意的是其中安全很重要,大數據的關鍵在于存儲和分發。
3、創業機遇
用創新代替創業、代替就業。
(1)O2O:移動互聯網當前重要的載體:地圖;騰訊街景地圖(虛擬和現實的來回切換),與微信微博等產品密切結合。(分享位置、導航名片、二維碼應用)
(2)互聯網金融:金融不過是“存貸兌”三個字。
(3)可穿戴:“人、物、錢”服務都連接。
(4)智能家居: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深度結合,如騰訊與海爾推出的微信空調。
(5)垂直領域:頭條;大姨媽、嘀嘀打車(出租車司機成為最高大上的移動互聯網使用者)。
(6)人的需求變了,自由主義;人+技術變了,物質基礎就變了,溝通關系也變了(效率提高了、信息對稱了、聚類現象更明顯了。)
4、互聯網的本質:互聯網思維。
思維即心智模式,“用戶思維”即是“為人民服務”。
以用戶為中心,深入思考,極致執行。(速度、細節)
隨之而來的是管理必須要變化,比如小米的組織結構只有三層,非常扁平。
四、騰訊在移動互聯網規劃
1、關鍵詞:移動互聯網、創新、開放、國際化。
2、成果:日均活躍度前十(非游戲)應用中,騰訊占5個。
3、現有通信/社交、流量、安全三大平臺;正在做搜索、電商、信息/媒體、娛樂;將來會做O2O、互聯網金融、可穿戴、智能家居。
4、微信是中國互聯網走向世界的關鍵機會。微信支付、訂閱號、服務號、公眾平臺。
五、產業鏈融合創新
兩個合作建議:開放是大勢所趨,建立不同層級的合作模式。
-------------------------------------
附:回答的幾個問題:
1、為什么騰訊不做移動OS:
要依據核心能力,需要積累。如美國有這么多專利,聚合行業這么多巨頭。不是不在做,而是在摸索地做。
2、微信取代微博,誰取代微信?
到今天為止,QQ還在長;今年4月份已到達2億。到底下一個是什么,不知道。物競天擇,努力把微信做得更人性化。關鍵要滿足下一個需求,核心在用戶思維--為人民服務。
3、騰訊作為互聯網公司,如何保持人員的穩定性。
騰訊平均年齡27歲。企業從做加法到做減法,騰訊也不穩定,如電商、搜索,業務部門消失了。人有三種類型的驅動,分別是自我、團隊、業務。騰訊能做的是以現有的條件盡可能滿足。
優酷有機玻璃制品:http://www.kq1996.cn/Products/yklj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