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酷亞克力制品:正在走向失控的浙江企業危局
優酷亞克力制品:正在走向失控的浙江企業危局
“這一輪的互保危機與過去不同,過去倒閉的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這次出問題的則多是大企業。本地百強企業中大部分都有波及,由此引發的資金困難問題就像劍懸頭上。如果政府、銀行再不伸手相救,任企業‘失血’而亡,很有可能令當地經濟面臨崩潰,倒退20年也是有可能的。”在曾經名列全國百強縣前茅的某地區,一位企業家陳閔(化名)如是說。
陳閔的企業正被卷入互保危機之中,他如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來回跑政府、跑銀行調解之上,“企業經營都沒有心思了。”他所說的并不是危言聳聽,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企業家都表示同樣的擔憂。
去年來,包括上述地區在內,浙江不少地方出現新一輪資金危機,而銀行抽貸、企業互保,更令形勢雪上加霜,導致當地不少優秀企業都陷入困境,危如累卵。
作為浙江經濟中堅力量的民營企業,正在經歷一場風暴。而需警惕的是,若民營企業大受波及而倒閉,則經濟社會中的其他機構與個人也將難以獨善其身。發生在浙江一隅的故事,或許就是風暴將要席卷更廣闊地方前的預警。
“百強或批量死亡”
該地區工商聯黨組書記A如今的辦公地點長駐商會大廈4樓一角。2月以來,該地區化解企業風險促進經濟平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辦公地點就設在此處。這個長的拗口的名字已經為當地企業家所熟悉,他們稱其為“化解辦”。
“我看A每天都要接待不少人,上次我去找他,排隊等了三個多小時。”陳閔如是說,“上門的企業家真是多,不久前,我們這里知名的8家企業老總集體到化解辦去靜坐要求協調,他們(政府)壓力確實很大。”
所謂化解辦,正是為了化解企業資金鏈風險,防止其擴散專門成立的機構。今年2月14日,該地區委常委會召開第51次會議,聽取關于化解風險企業資金鏈問題的若干意見的情況匯報,并進行研究,隨后,該地區委辦公室專門出臺了《關于化解風險企業資金鏈問題的若干意見(試行)》。
雖然并未公開宣傳,但當地的金融環境正在惡化已是不爭事實。作為身處其中的企業家,陳閔尤為痛心。
陳閔不愿透露擔保款項的多少,只說對企業影響很大。對于未來,他還抱有希望:“我們這個(擔保)鏈條圈內涉及債務估計超過五六十億元,涉及數目這么大,政府一定會救我們的。”
這種聽來吊詭的心理并不獨他一人,而是相當多企業家的內心寫照。該地區另外一位企業家向記者透露,當地一輕紡龍頭企業也有涉及互保問題,圈內猜測那條擔保鏈涉及債務恐有百億元。“這種大企業是不會倒的,現在跟他們掛鉤的企業心存僥幸。政府總不能看著龍頭企業倒吧?如果這樣的龍頭企業倒了,當地就要亂了。”
龍頭企業真的不會倒嗎?其實就連陳閔自己也不敢太樂觀,原因在于他看到不少原先的百強企業說不行就不行,倒勢驚人:“以前是一家一家地倒,現在是一圈一圈、一群一群地倒。太嚇人了。”他稱,該地區原先的優勢產業如紡織、化纖、鋼構無一幸免,都有龍頭企業處于危困邊緣:“牽涉范圍那么大,政府哪怕想救也救不過來啊。”
在企業家圈內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如果政府、銀行、企業不能聯合起來應對,當地百強企業中有可能一半要面臨倒閉。“現在我們企業真的到了血被抽干的時候了。”陳閔感嘆。
民企重鎮變信貸“危險地帶”
這一輪企業危機除了行業龍頭成為重災區的同時,還呈現另一個特點,即很多瀕臨倒閉的企業是行業前景良好、自身經營沒有大問題的優質企業。
陳閔在當地經營企業多年,自認人脈熟。一提到朋友們的近況,他就哀聲嘆氣:“跟我互保的那兩家企業,是交往十多年的好朋友了。當初我是做能源的,他們兩家企業一家做化纖,一家做鋼材,行業形勢比我好不知多少倍。擔保的事情還是我拉下面子求他們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我能源做得風生水起,而他們所在的行業連年下行,形勢已經完全逆轉了。可是那又有什么意義,到頭來命運都是一樣,大家都面臨資金困難。”
陳閔為記者列舉了一系列企業的名字,他稱,原來當地經濟情況好的時候,80%的企業都有互保的關系。“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企業家們‘背靠背’貸款是很普遍的情況。”陳閔最早與朋友互相擔保已經是2004年左右的事了。
類似的說法記者也從多方聽聞。一位房地產企業主甚至表示,估計該地區涉及擔保的貸款總額或將逾千億元。這其中,原來的行業龍頭企業們所涉及的互保圈所占份額最大。“單個圈子總額超過50億元的恐怕不在少數。”
為什么行業龍頭和優質企業會在這一輪互保風波中紛紛受害?某擔保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2011年到2012年間,中小企業因為互保導致資金鏈緊張,倒閉了不少,那多是小企業船小經不起風浪,而大企業底子穩,當時雖然有損失,熬一熬把虧損消化了。沒想到經濟形勢一直不景氣,企業現金流越來越緊張,原來想用未來的利潤補虧損,現在也辦不到了。長此以往,企業越來越困難,就像繃緊的弦,加一分力都會出事。互保鏈上的企業一家有風吹草動,其余的都會吃不消。另外,這次重災區的幾個行業都以傳統行業為主,這些行業也是近年來最受宏觀大環境影響的行業。”
為了防范化解互保聯保風險,2月初該地區區果斷出臺相關政策,規范政府、企業、銀行三方行為準則,尤其要求當地銀行不能隨意抽貸,但效果如何有待觀望。不少企業家表示憂慮,政府管不了當地銀行,銀行方面聽說了政府的態度后,各自的省級分行紛紛上收了支行的貸款審批權,這樣一來,政府的協調效果大打折扣,還有可能影響當地的整體形象、連累另外的好企業。
在企業對銀行疑慮重重的同時,銀行同樣對企業現狀十分憂慮。一位銀行業人士表示:“互保機制現在看來雖然有很多不足,但在經濟發展時期確實幫助企業融到了錢。現在要求銀行爭取平移貸款,暫停向企業收取利息,一來很多銀行即使連其省級分行也沒有這樣的權限,二來,受銀行機構內部的考核機制所限,要是出現呆壞賬,我們弄不好是要丟飯碗的。”這位業內人士稱,短短一年來,某國有大銀行僅浙江省分行下屬各地負責人因互保貸款出現問題而被就地免職的就多達數十人。
“現在聽到浙江一些地方就怕。”不少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地區的金融機構近段時間來對民營企業普遍惜貸慎貸,過去的民營企業重鎮,如今已經成為不少人眼中的“危險地帶”。
招商銀行杭州分行一位負責人對記者稱,未來,浙江一些地方的銀企關系或許還會更加緊張。“溫州等地已有先例,具體怎樣走,還得看政府怎么做。”他表示。
救企業就是救社會
“這一年來,‘國進民退’的趨勢越來越嚴重了,傳統企業銀行不支持,房企銀行不支持,中小創新型企業也很難融到錢。錢都到國有企業去了。”陳閔嘆氣,“貸款給國企一定安全么?現在的情形就像2008年左右民營企業好貸款一樣,銀行當時也追著民營企業問‘需不需要貸款’,結果呢?”
“現在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批民營企業遇到問題,但處理得不好,恐怕會出大問題,國際金融危機最早就是從債務危機開始的,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不能按時還本付息,最終引發了蝴蝶效應,形成把全世界都卷進去的大危機。我們現在的情況也有類似之處。”陳閔稱。
“救企業就是救銀行,就是救社會。”不少企業家如此呼吁,“銀行應當為實業服務,如果按過去的做法,隨意抽貸,不管企業死活,等到企業倒光之后,接下來就要抽銀行的筋。”如今,浙江不少地區銀行不良貸款率不斷上升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
“貸款利率應該降了。為什么國家能限房價,就不能限制企業貸款利率呢?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實在太高了!”前述房地產企業家稱。
“除了依靠政府和銀行之外,企業也要想想怎么自救。過去,我們只求做大不知如何做強做精,只知道投資卻不知道有效投資,現在也是吃到苦果了。企業做強主業才是最根本的啊。”陳閔最后說,“我們現在也很糾結,一方面不想把企業困難的一面公開,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不說,高層領導怎么會知道我們的痛苦?”
優酷亞克力制品:http://www.kq1996.cn/yklt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