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上市公司中報頻現負增長 頹勢短期難扭轉(嘉定有機玻璃)
百貨業上市公司中報頻現負增長 頹勢短期難扭轉(嘉定有機玻璃)
作為零售行業中的佼佼者,上市企業經營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零售行業的整體情況。8月末,各家百貨業的上市公司半年報陸續出爐,負增長仍是主調。截至記者發稿時,在54家公布中報的百貨企業中,有35家企業出現負增長,平均漲幅微增1.53%。
頹勢短期難扭轉
根據聯商網對2014年上半年零售業上市公司的排名統計,2014年上半年營收(營業收入/銷售款項總額)排名前10位的百貨企業分別是:大商股份(169.96億元)、重慶百貨(151.47億元)、萬達百貨(111.3億元)、豫園商城(100.38億元)、百盛百貨(99.64億元)、王府井百貨(94.33億元)、鄂武商A(85.78億元)、天虹商場(81.87億元)、金鷹商貿(79.38億元)、銀泰商業(79.17億元)。其中萬達百貨并非上市公司,數據來源于萬達集團官方披露的數據。但和去年同期相比,萬達百貨由第九名躍到第三名,上升幅度最大,其他排名基本未變。(嘉定有機玻璃)
雖然重慶百貨、豫園商城和百盛百貨進入上半年營收前五強,但這三家交出的成績單卻是營收和凈利潤雙下降。其中重慶百貨年報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39%。“而上半年公司接受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慶監管局2013年年度報告專項檢查,按照監管要求進行了會計差錯更正,影響本報告期凈利潤減少1636萬余元,因故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凈利潤4.28億元,同比下滑9.63%。”
而受到黃金業務不振的影響,豫園商城更是在201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5.3%;利潤總額4.11億元,同比下降42.3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億元,同比下降36.84%,雙雙達到兩位數的負增長。
此外,在2013年度以營收增速雙位數領跑全國百貨業的天虹百貨,其在半年報中稱,2014年上半年在一系列“微刺激”政策的影響下,中國經濟向好發展。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仍將使經濟在較長時間內低速增長,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的消費信心,限制市場規模的增長,總體零售市場景氣度仍不高。天虹在2014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了5.41%,而凈利潤不及2013年的正增長,同比下降了6.17%。
轉型求索當持續
對于依然嚴峻的形勢,零售業內人士認為,百貨業的頹勢短期內難以扭轉。而面對百貨行業的蕭條現狀,把自有品牌和自營品牌作為百貨運營的一個突破口已成為行業共識。目前,國內已有多家百貨店開始嘗試開發自有品牌,加大自營比例,以求轉型突破瓶頸。
王府井百貨的中報稱,在固本強基的同時,公司全力推進戰略轉型相關工作。在首個自有品牌FIRSTWERT的運營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有品牌開發的供應鏈管理、終端運營等運作模式;以服務顧客、增加權益為核心,搭建顧客運營體系;通過對公司各渠道會員顧客的深度摸底和梳理,形成現有會員顧客分析,為下一步搭建全渠道下顧客運營體系、會員體系、營銷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天虹百貨的中報則表示,在扭虧方面,公司通過產地直采、開發自有品牌品類、發展品類集合館等方式,進一步優化整合商品供應鏈。其中,產地直采方面,公司新增義烏、成都、山東壽光、北京等駐地采購辦事處;積極推進品類管理,力促虧損店大幅改善經營狀況。
此前辰智咨詢開展的百貨商場自有品牌消費者調查顯示,被訪者選擇自有品牌,其中因為價格便宜選擇的占49%,居第一,而因為百貨商場獨有品牌選擇的僅占8%。可見,價格是消費者選擇自有品牌的首要原因。而針對自有品牌的價格,42%的被訪者接受價格與同類品牌差不多而質量有保障的自有品牌商品,只有8%的被訪者會購買價格低而質量其次的自有品牌商品??梢?,購買者在自有品牌價格優先考慮的前提下,質量也是不可忽視的。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自有品牌比自營品牌更寬泛些,涉及內容也更多一些。而自有品牌具有價格優勢,可以增加利潤空間,在質量具有保障的前提下,自有品牌還可以因品牌的獨有性,為百貨店保持高度的顧客忠誠度。但百貨店發展自有品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發展自有品牌也需要認清消費者的需求,找準類別,如生活用品類產品或是百貨店發展自有品牌的一個重要方向。
嘉定有機玻璃:http://www.kq1996.cn/Helps/shyklj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