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商業異軍突起 實體商業向場景體驗式方向轉型(嘉定有機玻璃)
社區商業異軍突起 實體商業向場景體驗式方向轉型(嘉定有機玻璃)
有專業機構預測,到2017年國內網上銷售額預計達4.5萬億元,占社會零售總額比重升至13.8%,面對電商的強大沖擊和挑戰各種新興的體驗式消費實體商業模式正大規模興起,除傳統零售百貨業的體驗式情景業態不斷發展外,近年來異軍突起的社區商業也均有優秀的體驗式業態出現。
實體商業向場景體驗式方向轉型
電商平臺的迅速發展,讓實體商業的消費需求與方式都發生了明顯轉變,戴德梁行商業地產部主管及高級助理董事伍林近日在與雅居樂劍橋郡舉行的“體驗式商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電商業態已成熟穩定發展,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意味著未來走勢是如何融合的問題。”
電商與實體商業的最大差別在于價格差及用戶體驗,實體商業的情景體驗、全天候運營模式及慢消費理念是電商無法取代的重要元素,在放松環境下消費與體驗,能讓實體商業跟電商形成差異化。“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廣州商業體情景業態的占比由原來的18%上升至50%,這是消費者的需要,更是市場的需要。”在商業高成熟的一線城市,場景體驗式商業能滿足消費者高層次的情感需求,新一代實體商業應朝場景體驗式方向轉型發展。
伍林還建議實體商業要“擁抱互聯網”,“一些新的實體商業在規劃時將人的流量監控列入統計,為營銷提供數據分析。”
楚睿商業策劃營運機構董事長黃文杰認為,電商不會終結傳統零售業,經歷行業洗牌后,零售商業地產也將煥發“第二春”,像坐擁黃金地段的高端零售物業、交通便捷的超大型綜合體甚至平民化的社區商業,未來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也指出,目前廣州四大中心商圈及正在成長的萬博商圈以及13個區域級商圈和30個社區級商圈,構成整個廣州城市商圈體系,在這個商圈體系中,社區商圈才是今后的主導。面對被譽為“生活最后一公里”的消費社區商業的誘惑,電商巨頭們也紛紛強勢進駐。
今年5月,順豐就在社區開設了首批O2O便利店“嘿客”,1號店首家社區服務中心則在上海普陀區宜川街道中遠兩灣城開業,上海300多家全家便利店成為亞馬遜中國的自提點,京東攜手全國“萬家便利店”在萬家店下單,便利店最快15分鐘內送貨。
社區商業異軍突起引電商進駐
社區商業進入“第三代”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社區商業進入第三種表現形式,以番禺華南板塊大盤的社區商業為例,第一代是2000年以前,以社區底商為主的社區商業,業態有雜貨鋪、市場、小吃店等,代表社區有洛溪新城等。
第二代社區商業則表現為社區商業街,形成時間為2000年至2010年,業態有便利店、餐飲、美容美發、早教、干洗等,代表社區有廣州雅居樂花園、祈福新邨等。
在2010年以后出現的泛社區商業中心則是第三代,業態以特色餐飲、社區電影院、家居體驗館、咖啡店、藝術創意等為住,更加注重消費者的生活和購物體驗,借助社區共建配套、交通等優勢吸引外溢客流,代表小區有雅居樂劍橋郡等。
嘉定有機玻璃:http://www.kq1996.cn/Helps/shykljgc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