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克力有機玻璃制品】去年房企凈利跌破10%,蘋果市值狂跌400億
【亞克力有機玻璃制品】去年房企凈利跌破10%,蘋果市值狂跌400億
下半年將開展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整治
4月27日,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決定于下半年組織開展全國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整治行動,對民間投資理財、P2P網絡借貸、房地產、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和風險點進行全面排查。據統計,2015年全國非法集資新發案數量、涉案金額、參與集資人數同比分別上升71%、57%、120%,達歷年最高峰值。(綜合《每日經濟新聞》)
|點評| 走到這一步并不意外。近期來,P2P平臺等涉及非法集資的違法事件多發,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熱點,也引發了社會不安。這客觀上可能也反映了人們投資增值的需求以及民間的資金荒。簡言之,這是流動性不夠的問題,需要從釋放流動性、量化寬松等方面入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此外,化解非法集資風險,除了專項整治,還應該抓緊出臺行業規范細則。
3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11.1%
2016年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421.5億元,同比增長7.4%。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58.1億元,同比下降5.7%;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965.6億元,增長8.4%。1-3月份,采礦業虧損54.1億元,上年同期盈利633.5億元。(國家統計局網站)【亞克力有機玻璃制品】
|點評| 一季度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也好看起來了。不過要看具體,實際上國有企業利潤仍是下降的,采礦業也還是虧損的,所以,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基礎仍然不是那么扎實,這符合經濟運行的底部特征。
去年房企凈利潤跌破10%
在已發布年報的56家滬深上市房企中,去年平均凈利潤率低至9.4%,首次跌破10%,房地產的利潤率正逐步逼近制造業。去年同期,這個數字為10.3%。(澎湃新聞)
|點評| 房地產市場的銷售業績上去了,可利潤卻降低了,這是怎么回事?有一種可能,就是土地成本高企,壓縮了房企的利潤空間。換言之,如果土地拍賣價格太高,就會變成房企為地方政府賺錢的格局,最大贏家變成地方政府。目前,房企也在抓緊轉型,如大連萬達、恒大等都在搞多元化布局,特別是萬達,朝文化產業轉型的趨勢明顯。
新政之后深圳樓市急降溫
“3·25”新政出臺已一個月,深圳樓市急劇“退燒”。數據顯示,4月1日至24日,深圳全市實際二手房成交量為6793套,同比大幅下滑64%。上周深圳二手房均價為51690元/平方米,較3月份下滑8%。(《南方都市報》)
|點評| 深圳樓市的拐點已經出現,這是受行政主導的樓市調控所致。和上海價格相對穩定不同,深圳樓市成交量下滑的同時,房價也在跟跌。這也可能是因為深圳前階段漲得太厲害的緣故。其中,炒房客應該不少。所以,投資者撤場,價格也會有所松動。
中國正以最快速度囤油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一季度累計進口原油9110萬噸,同比增長13.4%。其中,僅3月份就進口了3261萬噸,創歷史第二高,約合每天770萬桶。彭博社表示,國際油價目前比兩年前的價格低了60%,因此在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60%的中國,正以至少十年來最快的速度囤積原油。(《環球時報》)【亞克力有機玻璃制品】
|點評| 國際油價大跌,抓緊機會擴大儲存的不止中國,包括美國、歐洲都增加了原油進口。比如美國,截至3月份,其原油進口量均值為每周790萬桶,同比增長9.8%。這也說明,各國對原油今后的價格上漲,還是有預估的。
中國將展開新一輪土壤污染調查
中國將展開新一輪土壤污染調查,以查明重金屬、化學物質和其他有毒污染物熱點區域。目前中國清理土壤污染可能需要投入1萬億美元。中國環保部長陳吉寧表示,這項調查將開啟人們期待已久的治理土壤污染計劃,預計調查結果在5月份即可出爐。(英國《金融時報》)
|點評| 是該好好調查一下國內土壤污染的現狀,并制定更加嚴格的規范,防止土壤污染惡化。有些受污染非常嚴重的土地,應該設置紅線,防止違法、不當使用。2014年,國內在歷經三年調查后發布了相關結果,調查發現中國大約有五分之一的農地已被污染。但這次調查應該擴大范圍,而不局限于農地。
機器人產業五年規劃出爐
日前,工信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描繪藍圖。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預計達到10萬臺,并將培育3家以上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人民日報》)
|點評| 機器人產業是高端制造的高地,也是中國彎道超車的重要動力。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這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場基礎。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2996臺,同比增長21.7%。今年一季度,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1497臺,增幅為19.9%。可以想見,未來在這領域的競爭會非常激烈。決戰機器人產業,中國不能言敗。
72家上市公司年報遭交易所問詢
隨著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期接近尾聲,監管機構對年報的事后審查也將進入重點監管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26日,共有72家上市公司收到了來自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年報問詢函。除了業績的大幅波動,營業收入與相關費用反向變動,以及相關的財務數據情況等,都是監管層關注的重點。(《證券日報》)【亞克力有機玻璃制品】
|點評| 公司年報千奇百怪,什么幺蛾子都有。像數據前后不一,波動異常就不說了,錯漏百出,搪塞投資者的也屬常見。如果監管機構都看不懂,又怎么指望投資者能看懂。這也是許多投資者干脆不看年報看消息的原因。
蘋果市值一小時蒸發400億美元
蘋果公司26日公布財報后,蘋果股價大跌8%至96美元,一小時內,市值蒸發400億美元。過去一年中,蘋果股價大跌18%,目前勉強維持在100美元附近,而同期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的股價都上漲至少20%。(一財網)
|點評| 這說明投資者越來越不看好蘋果。而實際上,蘋果剛公布的二財季業績,雖然低于預期,但相差并不是很多。按預期,蘋果營收為520億美元,每股收益2美元,而蘋果財報營收為506億美元,凈利105億美元,相當于每股收益1.9美元。也就是說,股價大跌只是反映了一種擔憂,但并不是意味著蘋果存在迫在眉睫的危機。蘋果還有機會去改善產品、提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