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克力制品有機玻璃加工:互聯網金融的顛覆性影響是什么?
2013年以來,隨著余額寶的出現,中國互聯網金融出現爆炸式的增長,由此開啟中國互聯金融的新時代。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爆炸式的增長,有互聯公司進入金融領域的,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即互聯網+金融;也有傳統金融機構拓展網上業務的,比如部分傳統銀行發展的電子商務,即金融+互聯網;也有一些既不是互聯網公司,也不是金融機構發展起來的P2P網絡貸款和眾籌融資等,市場一般穩稱這為金融新業態。
所以,就目前中國的情況而言,對互聯網金融是什么?無論是研究者還是市場人士及監管機構,站在不同的角度可給出不同的定義。有人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的金融模式和運行結構,這種新的金融模式能夠提高金融運行的效率;也有人認為互聯網金融不過是通過互聯網運作的金融業務,互聯網只是一種技術手段;也有人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一個譜系概念,涵蓋因為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精神的影響,傳統銀行、證券、保險、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場,到瓦爾拉斯一般均衡對應的無金融中介或市場情形之間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組織形式。其主要作用是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市場的信息透明化、交易去中介化及金融產品的貨幣化等。
但是,這些對互聯網金融定義或理解都只停留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及以前的時代,根本就沒有進入智能化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或智能化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因為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及以前的時代,人類社會的文明、經濟的發展、生產的模式、企業經營的理念、消費者的方式等更強調的是從生產的產品端和技術端如何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規模化生產等,對生產的流程詳細劃分,以及在生產活動、原料、部件和產品標準化的基礎上生產更多的價廉物美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需求。消費者的需求是由產品來引致的。即使到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時代,其基本的生產模式及消費理念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只是生產的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自動化和信息化已經各自發展到一定的成熟階段。所以,任何一種生產都是從產品端來考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而目前中國絕大多數人所界定的互聯網金融,或增進金融服務的理念或模式都只能停留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及之前的時代,而沒有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現在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問題叢生,就在于它并沒有進入智能化的互聯網時代。亞克力制品有機玻璃加工
而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就是以移動互聯網為主體的智能化互聯網時代。它的核心就是依靠智能化的技術代替人腦進行復雜流程管理、龐大數據的運算、決策過程的優化,最終的目的就是對豐富多樣化的個人提供定制化的產品與服務,從以往的產品端和生產技術端來看整個生產流程和管理,而轉向從用戶的價值端尋找潛在需求,給用戶提供完全個性化的定制產品與服務。這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所在,也是現代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核心所在。比如,蘋果手機的出現,我們關注的不僅在這種這款產品的技術、質量、樣式、性能等等,更關注的是客戶購買一臺蘋果手機之后為之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價值創造。美國的李杰教授把這比喻為煎蛋模型。他把蘋果手機的產品比喻為蛋黃,而蘋果手機衍生的服務所創造的價值比喻為蛋白。這就如煎蛋那樣,每一份煎蛋的蛋黃差不多,但是蛋白則是大異其趣。也就是說,蘋果公司通過不斷地改善手機外觀、芯片運算能力、屏幕清晰度、手機的質量、攝象頭的像素、電池延續時間等方式不斷地把蛋黃做強,而App Store、iTune、Siri 以及無數的App開發者在不斷地幫助蘋果把蛋白做大。蛋黃雖然是一樣的,但蛋白滿足了不同客戶定制化的需求,使iPhone可能滿足各類人群的完全個性化的需求。因此,不僅每一臺iPnone都是個性化的東西并創造出無限多的個性化的需求,也由此延伸出一個規模達到2000億美元的App應用產業。亞克力制品有機玻璃加工
由此也可以看到,人類進入智能化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之后,它不僅正在改變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及思維方式,也正在改變人類社會的經濟生活、經濟增長模式、企業生產模式和營銷模式、消費模式。這就是互聯網金融出現與發展的技術條件與社會基礎。也是現代經濟生活的一種必然趨勢,是誰也無法阻擋及改變的大勢。因此,把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互聯網的理念延伸到金融業,就是可利用互聯網技術與觀念來改變人類經濟生活的時空邊界,改變了傳統市場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程度,也改變了投資者進入金融市場準入方式,改變了弱化投資者進入市場的專業性要求等,讓金融服務更具有廣泛性、民主性、普惠性、便利性、高效性。這不僅將向傳統金融業提出了明顯的挑戰,也給現代金融市場注入無限活力與生機。正如蘋果手機一樣,互聯網金融的核心也將完全顛覆傳統金融服務與客戶、金融機構與客戶的關系。傳統的金融服務更多的是金融機構推出金融服務與金融產品讓客戶被動地來選擇和購買,金融服務的出發點是產品端,但是現代互聯網金融則是智能化和遠程化的個性化、定制化服務。客戶不僅要購買金融服務及金融產品,而且要主動地參與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設計,根據自己的個性化需求設計各具特色的金融定制化產品。而且這種金融服務與金融產品不再有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
還有,互聯網金融也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特性。互聯網金融同樣是對信用的風險定價。但是互聯網金融的信用既要用國家法律制度框架來界定和保證。因為,互聯網金融資金的無形流動本身意味著國家法律進行全面擔保。同時,互聯網金融的信用及擔保、互聯網金融的信用識別、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也將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智能化技術通過技術的方式來保證。而且隨著互聯網智能化技術的不斷提高與改進,通過互聯網的智能化技術對信用風險定價可能會更準確,對互聯網金融的信用識別會成本更低及更便利,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能力會更強。所有的這些都會對傳統金融市場產生顛覆性的影響與沖擊,盡管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僅僅是開始,但它預示著一個新的金融時代即將出現。但愿政府及監管者伸手扶助之手,來擁抱這個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易憲容為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