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上市:推動P2P行業規范發展的兩把“利劍” 【亞克力有機玻璃制品】
監管+上市:推動P2P行業規范發展的兩把“利劍” 【亞克力有機玻璃制品】
2015年“互聯網+”崛起,P2P行業也跟著風生水起,正成為中國金融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但眼下的“倒閉跑路”事件讓這股瘋狂漸漸冷靜了下來,國務院醞釀已久的P2P監管意見也終于塵埃落定。
這次的管理辦法充分體現了《指導意見》的整體要求和監管,以負面清單管理的方式,給P2P平臺套了12道“緊箍咒”,對P2P平臺的各項行為進行規范,從實際上抬高了行業的進入門檻。
管理辦法明確網貸平臺為“信息中介”,并以互聯網為主要渠道,線下理財、股票配資、代理理財產品銷售等行為都被禁止,進一步加大了各平臺對線上業務的競爭,推高獲客及平臺運營成本。并且細則要求P2P平臺與商業銀行開展資金存管合作,資金存管隱形門檻相對較高,行業優勝劣汰將加速。
可以預見,隨著監管政策的明朗化,P2P行業將走向更加陽光、透明。
管理辦法出臺10天前,12月18日,宜信旗下P2P網貸平臺宜人貸成功登陸紐交所。成為一家上市公司,接受更嚴格的監管和公眾監督,也可以說是宜信主動套在宜人貸身上的一道“緊箍咒”。
一直以來,謀求上市的P2P企業,不止宜人貸一家,更有部分P2P公司繞道新三板以圖在資本市場上露臉。
宜人貸為什么能成為海外上市第一股?
在對的方向走快一步
2015年6月,宜人貸與廣發銀行合作建立資金托管的新模式,實現了P2P資金由銀行全程監督出借端與借款端的交易處理,使得平臺自有資金和交易資金的完全隔離,極大降低了平臺跑路風險。一個多月后,央行等十部委聯合發布指導意見,確立客戶第三方存管制度。在對的方向比競爭對手快一點,是宜人貸能夠確立領先優勢的關鍵點。【亞克力有機玻璃制品】
從用戶出發的技術和產品
2014年,針對借款用戶“急用錢”的痛點,宜人貸基于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推出10分鐘成功借款的“極速模式”:用戶打開宜人貸APP界面,簡單三步授權數據,完成批核過程只要10分鐘,最快可實現當天到賬。這是全球首個能在手機上10分鐘完成借款全流程的APP,也是全球首款風險定價的信貸產品。以科技引領金融,改變用戶的金融消費場景,是宜人貸一直努力的方向。
用大數據做風控
用大數據做風控,是宜人貸的核心競爭優勢。宜人貸通過用戶授權的多層次信息數據來勾勒用戶畫像,從不同的維度對信息進行標記和分類,有效提高了系統審核信息的準確性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宜人貸平臺的不良貸款保持在行業較低水平。同時,為了在大量的數據噪音中發掘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宜人貸會以用戶授權提供的電商網站及社交數據作為參考,對客戶的身份信息和信用狀況進行交叉驗證,不斷優化數據模型,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從根源上切斷風險。
P2P獨立海外第一股的誕生,對于眾多謀求上市的P2P企業來說,是一劑強心針:一方面,不論上市后表現如何,能夠在并不算好的時機登陸資本市場,至少證明國際資本對中國P2P商業模式是認可的;另一方面,宜人貸為上市所做的相關準備,也給其他企業提供了范例,讓眾多行業內企業看到未來的方向。
隨著管理意見的落地,對于中國P2P行業來說,未來分化整合是必然,問題平臺加速被淘汰,行業規范性不斷提升,中國P2P的運營模式、運營效率、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風險管理、消費者保護等方面將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P2P行業更加規范,企業懂得自律回歸本心,才能真正讓2016的P2P行業成熟起來,締結果實。